mk体育-关键比赛中,苍狼突击扳平比分,赢下信心之战
温婉、细腻,是同事印象中的她;亲和、严谨,是学生心目中的她;快乐、体贴,是家人眼中的她。魏平,人如其名,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,她对职业揣着一股精益求精、百折不回的“韧”劲。本期人物栏目,让小编带大家走近这位人民教师魏平,看看她的教学之路是如何探索出来的。
魏平
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
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
“学差生”优点多
成绩差的学生并不代表一无是处,作为一名普通的高职教师,魏平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。
她觉得一名优秀教师的职责并不止教书,更要育人,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,根据他们的闪光点来制定教学计划。有的学生虽然成绩差,但沟通能力很强,有的心灵手巧,有的组织力超强等。
单独给一名“学差生”的教学让魏平印象深刻:这名“学差生”虽然学习不好,但沟通能力特别强,魏平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,她认定这是个非常有潜质的孩子,多次找学生谈心,鼓励他“永远跟自己比较,扬长避短”。最后这位学生以非常好的成绩毕业,如今他已成家立业,在某公司担任经理,魏老师的话让他永远铭记于心。
老师的关爱体贴成为学生成长路上最大的动力。而这一切,皆源自日常耐心细致的观察,源自与这6年来带过的2000余名学生真诚深入的交流!
“死”课堂要“活”起来
工学结合、学以致用,把握土木行业的最新动态——这些想法让她一直期望达成的目标落了地。为此,在2008-2010年长达三年的时间里,她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多次赶去昌平小汤山,全程跟踪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筑群施工,累计3000余公里路途奔波中的思考,数以百千计的现场图片,都凝结成为课程中短短三五分钟触动学生思考的呈现。
2013年,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、中国铁建19局等国内知名企业的项目也被加入到课程中来。三维仿真建筑模型、虚拟现实游戏软件、关键词教学法、课堂QQ连线项目现场、工程师在线答疑……这些教学资源、方法的调动与运用,让她的课堂变得活跃、扎实而丰富。那些相对专业艰涩的名词、术语和概念,在学生面前“活”了起来,
她的课也“火”了起来。连续6年的评教,学生的打分都居高不下,这使得她没事琢磨教学“新点子”的动力更足了。
每粒沙都能折射出彩虹
最让她欣慰的是看到学生的发展。那些当年成绩平平、基础薄弱的孩子,经过几年的打磨,带着对生活的信心和熟练的职业技能,去实现梦想与价值!很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依旧对她的课程和教诲念念不忘,总是习惯性地想起让人如沐春风的魏平老师,偶尔回来和老师谈谈心,好像只有这样,才会有人真理解了自己一样。
她只是个普通、平凡的高职教师,没有许多著作、专家的光环加身。然而,温和又倔强的她只认准一条:“没有人愿意自己被看成沙子!”
她很幸运,在打磨中看到每粒沙折射出来的彩虹,虽小,但绝美!
做个好老师,让心静下来
潜心教学的同时,魏平深深意识到,要做个好老师,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技能提升是不够的,还要静心凝神地做好科研,只有这样,教学之路才能走长走远。鲜活的教学案例、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切身感受,让她看到潜心钻研、积淀创新的重要,其关键在于“静心”——带着纯粹精神走进教学研究的世界。
2008年至今,她多次积极参与行业学术活动,在第四届亚洲土工合成材料会议上,她负责特邀报告的大会英文陈述,获得国内外专家一致好评。
2009至今,她还利用假期,自费赴英国、德国等地实地考察调研相关教育机构,开阔视野,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。
2010年,她以优异的成绩(BFT考试本校排名第一)在北京市教委人才强教项目专项经费资助下,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行为期6个月的交流学习。
为了丰富和延展教学内容,把握专业前沿动态。她先后主持、参与教科研项目24项,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,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2项。共发表论文27篇,其中EI、ISTP检索10篇,获得授权专利2项,主编教材《防水工程》。
这些成果的背后,凝结着她对工作的思考和热爱。她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:这些会让自己离一个“好老师”的距离更近一点!
对课程的不断打磨与投入,让她获得2009年“北京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”,同时包揽了除“最佳教案奖”之外的所有奖项,实现了学校在该项竞赛史上一等奖零的突破。2015年11月,课堂作品《框架梁平法识图》在全国的989件作品中脱颖而出,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。
★
面对“学差生”群体,她始终秉持教育者的良知与责任,尊重关爱学生,摸索教育规律,唤醒内在潜能,成为一群让人头疼的学生心目中亲和、睿智、值得信赖的好老师。让教育如和风细雨般浸润学生心田,让世人眼中的“沙子”折射出绚丽的光彩!
★
评论留言
暂时没有留言!